一、从一封5星好评的分手信说起
从2011年11月上传第一个版本的App到AppStore,没想到作为个人开发者能坚持这么久,虽然近几年更新频率比较低。收到5年老用户的这条评论的感觉,像相爱多年的恋人要分手的感觉,一方深深伤害了另一方,被伤害的一方离开时,还发自内心的祝福。显然她对我这次升级导致的数据丢失问题深恶痛疾,也非常失望;但她离开之前还把评论一星改成了五星,像是分手祝福。而我也给她造成了深深的伤害,却没有什么方式可以去弥补,无力的看着她离开,也没有什么好的挽留理由。
看到这点评论,真的挺伤心,脑子里都在播放《分手快乐》那首歌了。
二、几个没想到:
1、真的没想到有那么多用户从2012年开始一直到现在坚持使用我的App,说实话真的很感动。一个小小个人开发者,开发的劣质App,体验上无论如何也不能跟公司资源开发的App比的,全世界没抛弃你就不错了,还能受到如此信任和喜爱,能不感动吗?
2、也没想到他们记录那么认真详细,很多用户1万多条,日均4+条记录,数据量接近150M(含部分图片),
三、总结原因
1、周期较长,几乎已在耐力边缘,着急发版。从去年11月开始,做了很多大的改造,也都是零零碎碎的时间开发也,之前也没有提前规划拆分排期,希望毕其功于一役。主要修改有这些:
- 改造成CocoaPods工程,基础库的发布
- 友盟各SDK的替换移除,iOS 13分析SDK启动崩溃、某个版本分享SDK接口升级面目全非,都是决定移除他的原因。分享SDK替换为系统分享,分析重新加入谷歌Firebase;但因为国内不能用,也同时使用了腾讯的mta,腾讯的很多内部产品线也用,所以稳定性可靠很多。
- 数据存储从2012年的文件存储升级为对象化数据库存储、整体数据层的升级和迁移;
- AutoLayout的改造
- Swift的引入,这个主要是配合公司项目先行试验和调研;
- 绘图库的替换时升级,淘汰了自己写的粗糙的库;
- 一些视觉的扁平化处理,之前每年虽然都做新系统适配,但投入精力都比较少,不彻底。
2、上面提到的几个没想到,
四、后续改进
发现在公司工作久后,思路自然被引导到这个主题来了,
无以为报,自测控制质量,开发更多更好的功能服务好用户。
五、做AppStore的收获和感悟
1、收获
在App淘金热的牵引下,学会了很多知识:
技术上:OC/Swift语言、CocoaTouch框架、应用内支付(IAP)、AutoLayout、CocoaPods发布和工程依赖管理、数据库的常见操作、绘图制表框架;
视野:在开源社区,找可以用的轮子,或多或少开拓了技术上的视野
产品的、设计的,虽不体系,但也多有涉猎。落地了5~6款产品,虽然很多现在已经不更新,但还是淬炼了下产品思维。
读过的交互视觉的书:《交互界面设计》、《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》、《设计之下》、《体验·度》
创业相关的:
《周鸿祎自述-我的互联网方法论》、《史玉柱自述-我的营销心得》、《九败一胜-美团创始人王兴创业十年》
方法论积累:刚开始做什么不重要,技术和方法论积累阶段,慢慢能”着道“
读的这些书,虽然没有做读书笔记,写思想感悟,但我相信对我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。
虽然没有在AppStore淘到大金矿,但单位投入时间的收入是可以的,记得13年第一次在AppStore + Admob收入超过税后工资,无比欣喜。
客观上为公司项目趟了不少坑,做过几次小白鼠,舍小我为大我;也为指导其他工程师工作积累了经验吧。
2、大部分
职场中的人,大都有两个毛病:
- 一个是眼高手低的,仿佛一创业就要做个千亿美元市值的企业,不然都不算成功;
- 二是喜欢以金钱作为标的物,如果你没有大赚一笔,不管你积累有有多少经验,多少方法论都一无是处。
比如今天已近鲜有人提起今日头条的早期产品 内涵段子,今日头条成名前,可能有相当一部分人觉得这个公司DiaoSi;忽略时间空间背景,如果张一鸣一毕业就做抖音,以他当年的知识积累能否做到今天这么成功了?我相信他的成功也是通过技术积累,产品方法论积累,商业思维积累逐步达成的。一步步积累,一步步思考,一步步走向成功。
六、当年的信仰
- 遇到一个机会,十个人想做,两个人做了,一个人坚持下来了。
- “一个人信心的大小,关乎他愿意为信仰承受多少苦楚。”
这句好像是13年自费参加CocoaChina中国开发者大会,触控的老板陈昊芝说的,
参考
已凌晨1点,脑子已经无货,暂时搁笔(键盘),不知道会不会成为一篇烂尾文。 2020/08/23 1:00